




来源:原创文章2016-6-30
平安无事牌,原属于玉牌中的一种,而玉牌又属于佩玉的一种。
▲翡翠平安无事牌
说 到中国的佩玉文化,最早可以追述到红山、良渚、殷墟等早期文化。到了战国至汉代,佩玉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。内容涵盖了财富、艺术、礼仪、道德品行等相 关内涵,甚至还增加了政治的含义。相信大家对于荆轲刺秦王这样的历史典故耳熟能详。在战国时期,各个列国之间连年征战,宫廷政治斗争险恶,刺杀之事屡见不 鲜。所以,汉廷规定,大臣们必须佩戴组佩(组佩:由大小不一的玉佩组合而成,中间衔以细绳,佩戴腰间)。佩戴组佩的官员,限制了活动能力,只要动作过大过 猛,组佩就会叮当作响,势必会引起侍卫的注意。
▲古代组佩
而玉牌真正成为一种玉雕艺术门类,是在明嘉靖、万历年间。
这个时候,苏州出了一个著名的玉雕大师陆子刚。 子刚玉雕一改明代玉器陈腐俗气,以精美的玉料,高超的玉雕技法,将印章、书法、绘画艺术融入其中。子刚制玉挂件,形若方形或长方形,宽厚敦实,犹如牌子, 故简称为“子刚牌”。他将中国的书画艺术镌刻在玉牌的正反两面,加上玲珑剔透的牌头装饰,具较高的观赏性,玩味无穷。这不仅奠定了现代玉牌的基础,还确定 了玉牌的基本形式、内容和门类,使得玉牌真正成为一种玉雕艺术门类。
▲两面分别镌刻字画的子冈牌
在“子冈牌”中,其中有一款没有纹饰名为“无饰牌”的玉牌深受欢迎,一时之间在文人雅士之中蔚然流行成风,后取谐音为“无事牌”。
▲清 和田玉无事牌
特别是到了现代,无事牌深受推崇,被广为流传。在一定程度上,无事牌几乎成为玉牌之中,甚至是整个玉雕门类中,最受欢迎的玉器形制。
那么,为何简简单单的无事牌能有如此大的魅力,让它在众多形制的玉器之间脱颖而出,风靡了上百年?
▲翡翠无事牌
在我看来,无事牌之名对此影响深远。无事牌早已脱离最初“无饰”的原意,真正让它流行的根源在于“无事”之妙境。
那么,这一切得从中国哲学对“无”之概念的推崇说起。
在 老子的《道德经》里,开篇即阐述了中国哲学创始人对“无”的无上敬意: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天地之始,有名万物之母。意思是:世界的最初 的起源是一片混沌不分的存在,就是道。此时万物都没有名字,没有意识。无就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,就是道,就是万物起源时的最初状态。
老子又说:凡有皆始于无。天下万物生于有,而有生于无。意思是:宇宙间一切一切的存在都是从无开始的,从无那里产生了有,有产生了之后,才有道生一、一生二、二生三、三生万物的演化过程。
到了庄子那里,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就是: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。
在佛那里,无即是空,空不是空无,不是纯然虚无,而是无我,是涵容,是解脱。修持者若体悟了空无,就能进入生命的澄明之境,即空境,也就是佛教的最高境界。
▲佛境
可以说,“无”是中国哲学一直追寻的空灵博大的妙境。所以,在我看来,历史偶然出现的“无事牌”,其实也是有着历史的必然。
▲春色翡翠无事牌
喜欢无事牌的朋友,不单单是喜欢它的简单大气,更多的是与无事牌在哲学追寻上的价值认同。他们大多是有着冲淡平和的生活态度,崇尚无为而治的生活智慧,追寻超然洒脱,淡泊名利的心境,深得中国“无”文化的精髓。
▲中国文人的闲适生活
无事牌的魅力,其实不仅是在于名称之妙境,也在于其外在的形制与内在哲学追寻的高度契合。
无事牌不事雕琢,返璞归真,道法自然,而美感天成,效仿天地之大美而不言。正如《道德经》所云:大象无形,大音希声,大方无隅,大美无言。在方寸之间,展现着宇宙洪荒之气度。
▲返璞归真之无事牌
每一次观赏无事牌之精品,总让我想起了王维的诗句:太乙近天都,连山接海隅。白云回望合,青霭入看无。最后一句“青霭入看无”是如此之妙,显得生动而空灵,诗人在似有似无中领略着宇宙的一切存在,打通着你与自然之间的界限。
这也是无事牌最震撼我的所在!
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出处:红掌柜珠宝(http://m.hong6.com)
新品推荐
7mm樱桃红南红单圈手串
【结缘价】¥1280元
8.5mm柿子红南红单圈手串
【结缘价】¥1080元
8mm柿子红南红单圈手串
【结缘价】¥1080元
8mm柿子红南红单圈手串
【结缘价】¥1080元
柿子红南红桶珠单圈手串
【结缘价】¥980元
7.5mm糯冰种翡翠单圈手串
【结缘价】¥980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