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
来源:原创文章2016-6-8
莲花,又称荷花、藕花、水芙蓉、芙蕖、净客、玉环,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。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写荷、赞荷、咏荷、画荷,形成了中国源远流长、内涵丰富的莲文化。
张大千的《水墨莲花》
不仅如此,莲花还是佛教的象征物。只要我们留心佛祖雕像,便随处可见莲花的形象。佛祖释迦牟尼、还有被称为“西方三圣”之首的阿弥陀佛以及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,都是端坐在莲花座之上。其余的菩萨,有的手执莲花,有的脚踏莲花,有的作莲花手势,还有向人间抛洒莲花等等。
观音手执莲花
莲花在佛教中被尊为圣物。所以,佛教以莲为喻美好圣洁之事物,以莲来比喻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。譬如,佛座称为“莲花座”或“莲台”;衣袈裟称为“莲花服”;做法事用的灯称“莲灯”,佛龛亦称为“莲龛”,佛教徒修行时端坐的姿势称为“莲花坐姿”,行法手印称为“莲花合掌”。佛教以莲花比喻佛之慧眼,称为“莲眼”;比喻释迦牟尼的手为“莲花手”等等,这样的喻词不胜枚举。
莲花,佛教之圣物
那么,世间有百花争艳,各有自身独特的魅力,但为何佛只钟情于莲花呢?这其中的渊源,也许只有佛菩萨才能了了分明,我们这等凡夫俗子只能是姑妄言之了。在我的理解和认知中,这是因为莲花特有的品格和气质,与佛学精髓有着诸多的共通之处。
莲花(学名Nelumbonucifera)表征清净无染,光明自在,莲的生存之道即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。而佛认为,众生轮回六道,沉迷五欲六尘,不知决觉悟,越陷越深。慈悲的佛陀就告诉我们说:五欲六尘之欲乐,沾不得,染不得,应该悟出五欲六尘空幻不实,如幻如化,要出离五欲六尘才能解脱自在。所以修学佛法者,要效法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之精神。
南红花开见佛
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,将人生视作苦海,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,其解脱的途径是:此岸(人生苦海)——济渡(学佛修行)——彼岸(极乐净土)。而莲生长于污泥浊水之中,不断去除私心杂念,洗涤灵魂,不为污泥所染,以超凡脱俗之境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。这不就与佛对人生的参悟高度吻合吗?芸芸众生需与莲花一样,从尘世到净界,从诸恶到尽善,从凡俗到成佛。
莲花超凡脱俗之境
莲是百花中唯一能花、果(藕)、种子(莲子)并存的植物,这也象征着我佛“法身、报身、应身”“三身”同驻。
莲花与莲心
同时莲花在炎热夏季的水中盛开,炎热表示烦恼,水表示清凉,也就是说,莲能在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。所以莲花是从烦恼中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圣人化身。就像释迦摩尼一样,就是出于淤泥间挺然而出,证得正觉,得大自在。
夏荷清凉之境
莲花洁身自处,如佛界之本自清净;其根如玉,如佛境之不着诸色;其茎虚空,如佛法之不见五蕴;其叶如碧,如佛心之清自中生;其丝如缕,如佛学之绵延不断;不枝不蔓,如禅心之无挂无碍;更喜莲子,苦心如佛。所以,浊世间的一朵朵莲傲然挺立在那里,无论其形与神,花与果,根与茎,似乎都在谆谆教人——净心守志,往生净土。
结语
所以说,在艳丽的百花之中,惟有清新淡雅、超凡脱俗的莲花,可用以象征着佛陀的神圣、佛国的美妙、佛性的净洁和佛法的灵妙。
在我看来,世间最有佛性之物,当为佛前的莲。佛坐于莲台之上,护佑众生,主宰沉浮。佛祖拈花一笑,那花,便是绽放的莲。红尘修行者,则愿做佛前的那朵莲,素净清白,每日听佛祖讲经说法,洗去铅华,禅心如水,“一花一天堂,一草一世界。一树一菩提,一土一如来。一方一净土,一笑一尘缘。一念一清净,心似莲花开……”
常伴佛前的那朵莲
纵然做不了佛前的那朵青莲,只是路旁一株卑微的草木,只是芸芸众生最普通不过的一个,但若心存慈悲,自可化生为莲,静守花开。
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出处:红掌柜珠宝(http://m.hong6.com)
新品推荐
7mm樱桃红南红单圈手串
【结缘价】¥1280元
8.5mm柿子红南红单圈手串
【结缘价】¥1080元
8mm柿子红南红单圈手串
【结缘价】¥1080元
8mm柿子红南红单圈手串
【结缘价】¥1080元
柿子红南红桶珠单圈手串
【结缘价】¥980元
7.5mm糯冰种翡翠单圈手串
【结缘价】¥980元